對于現貨礦石市場來說自然是個“利空”。品位63.5%的印度粉礦價格在148-150美元/噸,價格仍然呈現跌勢。“鋼廠跟我們說了,要等到6月份再采購。”一家精密
冷拔鋼管貿易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,由于鋼廠預計未來礦價仍有下跌空間,導致現在手里的貿易礦很不好出貨。 但是,礦價的下跌卻讓大型鋼企陷入兩難境地。依據力拓給國內鋼企出具的二季度協議價格,品位在63.5%的粉礦價格為123美元/噸(如再加上“澳洲-中國”4/5月份10美元以上的海運費,到岸價大概為135美元)。從目前三大礦放出的口風來看,三季度的協議礦價有可能環比繼續上漲。這意味著,三季度協議礦與現貨貿易礦的價格有可能出現“倒掛”的情況。 然而,現貨價與長協價的倒掛雖然給了鋼廠拒絕三大礦漫天要價的底氣,但鋼廠們似乎也不敢貿然違約。“現在不補差價,人家認定你違約,三季度可能還吃不了什么虧,到四季度價格漲上來了怎么辦?”一位鋼廠人士說出了他們的擔憂。由于在2008年和2009年國內鋼企大量以現貨礦取代長協礦,形成對三大礦大面積違約,直接導致2010年一、二季度三大礦商對不少大型鋼企執行懲罰措施,減少協議礦的供給,大幅度抬升了鋼廠的成本。如今,礦價倒掛現象可能再次出現,國內鋼廠又走到了履約與否的十字路口。 目前國內除個別冷軋品種精密
冷拔鋼管外,幾乎所有精密
冷拔鋼管產品的價格都低于國際水平。實際上,自精密冷拔鋼管價格自4月中旬開始下跌,國內鋼企的銷售價格和成本就呈現一方向下一方向上的“剪刀差”走勢,而正是這樣的“剪刀差”走勢大幅侵蝕鋼鐵企業的利潤。河北鋼鐵集團市場部部長韓衛東也表示,一個月以來的市場波幅確實是公司此前未能預見的,而目前的這個讓鋼廠沒有利潤的價位預計還將持續到6月份。 當然,從三大礦商最新的表態來看,其對大宗商品后市的判斷也出現了微調。力拓董事長Jan du Plessis在股東大會上表示,未來15年內中國對精密冷拔鋼管、銅、鋁等商品的需求仍會持續增長,但是對大宗商品市場的短期需求持較為謹慎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