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對
冷拔鋼管行業來說,大規模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成本高需求差的時代可能還要持續兩三年。”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預計,在這樣的情況下,
冷拔鋼管企業要想繼續增長,一個發展重點是內部的技術改造升級,另一個就是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寬,畢竟與通過技術積累和創新來挖掘
冷拔鋼管 主業的更多藍海相比,介入一些深加工、相關金融以及新興產業可能收效更快。“我們的冷拔鋼管業發展到今天,已經面臨了很多挑戰,從行業發展空間來講,追求數量的發展模式應該要轉變到追求品種、質量和效益方面了。”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也指出,這樣,如果冷拔鋼管 企業能夠利用現有的資源做一些產業鏈的延伸,對解決職工就業和增收等也是好事。有行業內人士提出了擔憂,將過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更多的非鋼產業,是否會有“多元化”擴張所固有的風險隱患,畢竟非鋼領域的市場競爭同樣激烈,而國內的冷拔鋼管 主業與國際同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,技術進步不僅需要長期的埋頭積累,也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。這種擔憂并非沒有道理。對此,李新創建議,發展非鋼產業,最好圍繞冷拔鋼管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來做,此外,也應該注意與冷拔鋼管 主業的平衡,“畢竟將冷拔鋼管主業做強也還有很多空間可為。一方面,下游行業的升級,比如汽車輕量化要求更高強度的冷拔鋼管產品,設備的更長壽命也要求更耐腐蝕性的鋼材;另一方面,我國還有大量的鋼材產品需要進口,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頂替進口,也是未來可以挖掘的藍海之一。” 今年,南鋼就計劃把原來希望投資冷拔鋼管 的30億~50億元資金投入到廢鋼產業,國內國外雙雙加大力度,以把資源控制在自己手中。楊思明也指出,在上游礦石、下游倉儲、物流、貿易環節,南鋼都會擇機進行拓展,而這些,都算是圍繞冷拔鋼管 生產的主業展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