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
冷拔鋼管談判失利的教訓中我們又總結出一條:金融力量的缺席。
冷拔鋼管價格金融化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。 近日媒體報道,淡水河谷、力拓、必和必拓這三大礦山公司的股東構成,除淡水河谷的由本國養老基金控股外,力拓、必和必拓都已經被國際金融資本控制。
冷拔鋼管談判不再是單純的鋼鐵行業之間的事情,談判結果更加難以體現市場上買方鋼鐵企業的基本利益,包括匯豐、摩根大通、花旗等國際金融大佬的利益體現必將貫穿整個談判的始終。 “現在的冷拔鋼管議價方式,基本上還是冷拔鋼管供應方與需求方間的直接議價,雙方簽訂合同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如同大多數初級產品(大宗商品)一樣,冷拔鋼管議價也不可避免地金融化,即通過新的市場方式,比如公開競價方式,所實現的交易價格的確定。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。”陳克新告訴筆者。 目前,對比三大礦山強大的金融力量背景,中國的鋼鐵企業顯得勢單力薄。“產融融合”更多地還是發生在鋼鐵企業主動入股國內信托公司、基金公司等方面。擁有更強大力量的中投公司等主權基金,沒有能在冷拔鋼管談判中發揮作用。 “或者說,未雨綢繆,為我所用,為我所有。而不要與市場作對,徒勞反對。”陳克新如是說。 如何實現冷拔鋼管價格的金融化?陳克新告訴筆者:第一,促進冷拔鋼管市場的充分發育。現代冷拔鋼管市場,應當包括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兩個市場。在現貨市場方面,還是要實行有效監管條件下的開放經營。包括貿易主體數量等,不要設置抬高的門檻,僅讓少數單位或企業壟斷經營。實際上,市場問題依靠計劃經濟手段是解決不了的,要改革開放。 第二,擇機建立冷拔鋼管期貨市場。隨著現貨市場的充分發展,要將冷拔鋼管期貨市場的建立問題,提到議事日程上來,擇機建立冷拔鋼管期貨市場。這樣,我們可以重新實現冷拔鋼管的長期協議價格。最關鍵的,是讓中國這個最大的冷拔鋼管需求方,真正具有議價權,或者是部分獲得價格決定權,真正參與冷拔鋼管價格的博弈。 第三,支持中國金融機構的參與。一個現代商品市場,尤其是金融化的商品市場,離開金融機構的參與是不可想象的。為此,要鼓勵和支持中國金融機構,如開發銀行、投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參與進來,包括市場分析預測、實際交易活動等。國家主權基金也要參與,要實現外匯儲備的部分實物化,包括冷拔鋼管的實物化等。 第四,人民幣匯率逐步實現自由浮動。一個國家商品市場與金融結合,彼此促進,需要本幣匯率自由浮動,實現完全可兌換。當然,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不能一蹴而就。但是,現在就要逐步過渡。這應當也是中國金融資本進入能源領域,實現冷拔鋼管價格金融化的一個重要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