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,我國鋼鐵行業的銷售利潤率從2004年的8.11%一路下滑。2010年年底,已降至2.91%,處全國工業領域最低水平。一些大型鋼鐵企業的情況也并不比整個行業樂觀。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,國內7500家較大規模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企業,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利潤率只有約2.8%。而近年利潤也在不斷下降的家電行業,仍保持了4.7%的利潤率;紡織行業約5.2%,裝備制造業7.2%,汽車行業超過10%。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首席分析師李世俊認為,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還面臨著鐵礦石價格暴漲和資源、能源、環保等制約因素未來持續增強等影響。小口徑
冷拔鋼管行情 首先,鐵礦石價格易漲難跌。2010年,鐵礦石價格上漲,使我國鋼鐵行業多支付約248.5億美元成本。李世俊介紹,2007我國鐵礦石到岸平均價格為每噸88.21美元,而2010年價格達到每噸128.38美元。當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.1864億噸。 更大的難題在于,這種價格趨勢很難有望被打破。據統計,目前63.5印粉港口現貨價格在1350至1360元/噸,外盤價格已經上漲到189至191美元/噸,比3月份最低點170美元/噸上漲近20美元,再度逼近此前高點。 其次,除勞動力、原燃料價格上漲對鋼鐵行業利潤擠壓外,未來我國鋼鐵行業還將面臨環保成本的大幅上升。李世俊認為,鋼鐵綠色制造和低碳化不可逆轉。我國為完成二氧化碳減排目標,可能會出臺碳稅,預計國內鋼鐵行業每年將為此增加約200億元成本。與此同時,國內鋼鐵行業還面臨巨大的環保技術升級壓力。據統計,按國家現有工序能耗標準要求,中鋼協的會員單位中,仍有約14%的煉鐵高爐、55.6%的轉爐并未達到標準。 第三,我國鋼鐵“高產量”帶來的競爭也抑制了鋼價的上漲,鋼鐵企業的高成本面臨無法轉嫁的困境。雖然利潤近年一直下滑,但我國鋼鐵企業生產規模卻一再擴大。2010年我國粗鋼產量達6.2億噸,比上年增加5300萬噸。僅2010年增長的粗鋼產量,就比世界產量居第7位的德國還多。“我的鋼鐵網”資訊總監徐向春分析認為,盡管鐵礦石價格受供求不平衡影響仍有上升可能,但二季度鋼材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不大。